北京看扁平疣最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404/8813087.html

[原文]

古者丈夫不奔,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以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賞不得,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五蠹》

[译文]

上古时候,男子不耕种,草木的果实已经足够人们吃了;女人不纺织,禽兽的皮革足够人们穿了。不用劳作而衣食足,人口少而财物有余,所以人民不用互相争夺。于是厚赏不必实行,重罚不必使用,而人民自然相安无事。现在一个人有五个儿子也不算多,而每个儿又各有五个儿子,祖父还没死就已经有了二十五个孙子。因此人口众多而货财少,辛勤劳作还衣食不足,所以人民才互相争夺,即使提高奖费、加重惩罚,但仍然免不了争乱。

[评析与应用]

这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口论”。按照韩非的观点古代人口少而财物充足,所以人与人之间相安无事,没有争斗,而现在人口增多,财物相对减少,所以人与人之间就要互相争夺,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争斗,说到底就是衣食之争,就是生存竞争。两千年之后,英国的马尔萨斯才重新发现了这一秘密,从而创立了风靡世界的“人口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人口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而物质财富是按照算数级数增长,也就是说,人口增长的速度远远大于物质财富增加的速度。他由此得出了必须“控制人口”的结论。韩非没有得出这一结论,因为在两千年前,人口众多的压力还没有多么突出。瘟疫的流行,自然灾害的出现,战争的频繁,随时都在使人口锐减,尽管如此,韩非却看到了古今道德的变化,其基本原因在于经济,即无限增长的人口与有限增长的财富之间的矛盾。我们不禁喊叹:韩非真是一个独具慧眼的天才!他是一个先知,而不是“事后诸葛亮”。

有人曾经考察过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同题,认为每一个朝代建立的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于是人口便急剧增长,当人口增长到或接近于当时社会财富所能供养的极限时,如果又遇到自然灾害,农民起义便爆发了,经过连年战争,人口大量减少.所以当新的朝代建立,人口与社会财富重新分配,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社会出现暂时的稳定,短则数十年,长则上百年,于是人口又急剧增长,当达到或接近当时的社会财富所能供养的授限时,农民起义又爆发了。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种看法不无一定的道理。尽管历代农民起义口号不尽相同,但实际上都是以“均贫富”为号召的。所以,革命的起源地都是贫穷地区,而贫穷地区又都是人口众多的地区。“僧多粥少”,地主加紧盘剥,官府苛捐杂税繁多,劳役更盛,农民只有造反.所以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人少好办事,人一多,麻烦就来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pitia.com/pptly/10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