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专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404/8812972.html

财富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现代经济学的开创者亚当·斯密,其代表作《国富论》,中心就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因此可以说,现代经济学就是从财富研究开始的。

财富的分配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经济学家皮凯蒂(ThomasPiketty)在《21世纪资本论》的导论中说道:“财富分配已成为时下最广泛讨论和颇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但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其漫长的演进过程呢?……我们对财富和收入从18世纪演变至今又真正了解多少?当下,我们从中又可以汲取怎样的经验?”为什么要从18世纪出发来了解今天呢?他指出:“在当今世界,资本的重要性与18世纪相比并未有重大变化,只不过资本形式发生了变化:资本的主要表现形式从以前的土地变成了如今的工业资产、金融资产和房地产。

财富集中度依然很高,只是不再像年之前那样极端。人口中最贫穷的一半依然一无所有,只不过现在有了所谓‘世袭中产阶层’,其财富占了社会财富总额的1/4—1/3。如今最富有的10%人群占有了全部财富的2/3,而不是此前的90%。”因此,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不了解过去的情况,就无法真正认识今天的情况。因此,对历史上的财富存量和财富分配的研究,对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极为重要。

如今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这不仅强调流量的收入分配问题,还强调存量的财富积累问题,该理论的提出对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途径。本期书单围绕主题,精选12本相关图书,希望帮助大家理解收入分配、财富积累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相关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回顾与展望

邓曲恒、金成武、王琼、孙婧芳著

定价:66.00

ISBN:-7---0

本书回溯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分配格局以及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并对收入分配指导思想与社会公平观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以农村包产到户等改革初期的若干政策措施为例,分析了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的发挥对改革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区分了好的收入分配和坏的收入分配。

要素错配、收入分配差距与产出增长研究

杨志才著

定价:.00

ISBN:-7---5

该书从要素配置的角度探究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寻找要素错配引起收入分配差距变动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系统考察要素配置扭曲是如何引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波动,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同时,结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特点,从政策和制度上提出矫正中国要素配置扭曲,进而缓解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路径。

传统中国的财富积累与分配

张晓晶,王庆著

定价:.00

书号:-7---9

19世纪初期的华娄作为中国早期近代经济的代表性地域,研究其财富存量和内部结构,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鸦片战争前传统中国经济的运行模式,并基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视角分析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早期近代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型过程,探寻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本书对年代华娄地区的社会财富进行估算,填补了我国历史资产负债表和国民财富估算上的研究空白。可以为后续更多时点、更广地域的历史财富研究提供参考范例,其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农村家庭财富分配研究

韦宏耀著

定价:85.00

ISBN:-7---7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农村居民家庭财富规模的迅速增长,但财富分配差距也在迅速扩大,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基于此,《中国农村家庭财富分配研究》综合利用现有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年中国农村家庭的财富水平、结构、分布与变动趋势等特征化事实及其结构和区域差异;并从家庭异质性、市场和政治因素、遗产继承、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以及经济增长五个方面,对农村家庭财富分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考察,明晰了这些因素在中国农村家庭财富差距形成中的作用。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基于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理论的视角

张方波著

定价:68.00

ISBN:-7---9

本书主要从马克思经典名著《资本论》出发,较为系统性地梳理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理论,并将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金融发展定义为包含货币化、货币资本化、虚拟资本化特征的动态演进过程。同时,将政府纳入其中进行拓展分析,并分别揭示了货币资本化和虚拟资本化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其量化效应。因此,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金融政策需要从有利于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的运动、积累和增殖入手,完善利率价格机制和金融市场组织体系,从而抑制收入分配差距。本书是对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理论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积极探索。

分配制度、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基于日本经验的考察

闫坤等著

定价:68.00

ISBN:-7---0

本报告立足当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时期对中国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提出的新要求,对日本收入分配的总体情况及其相关制度安排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厘清日本收入分配的特征事实,并通过国际比较明晰日本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在特征和可取之处。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其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以及三次分配间的协调配合的路径和效果,最终提炼总结其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经验,形成对中国缩小收入差距、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启示,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报告()

黄群慧叶振宇等著

定价:49.00

ISBN:-7---7

本书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基本目标,构建了一个能够适用于长期跟踪分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结果表明,—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呈现持续上升的势头,“十三五”时期上升幅度更大。在指数变化中,基础设施通达程度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力量,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地区比较优势发挥和绿色低碳协同发展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从分项指数值来看,地区发展差距有所收敛,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趋于缩小,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仍然较大,促进各地区相对均衡发展仍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步,但各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发展还不够均衡、同步。各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础设施通达程度迅速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地区比较优势发挥作用有所增强,但还不够充分,要素空间配置效率还有待于改善;各地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成效显现,节能降耗、碳排放、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都实现不同程度改善。总之,这些年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成效是来之不易的,这必将在新发展格局下为未来推动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创造有利的条件。

面向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政府再分配责任研究

史瑞杰、韩志明等著

定价:.00

ISBN:-7---6

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和利益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是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改革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各项要求和举措相继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书从社会分配性问题出发,在社会分配体系的多维框架下,以政府及其权力作为核心变量,探讨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所应负有的责任,以及围绕政府再分配责任而建构起来的社会互动过程,进而提出实现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再分配主张。大力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必须要树立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政治思维,深入调整和优化价值分配体系的权责结构,提高政府分配和再分配的能力等,最终实现个人权益和公共利益等多元利益的共赢。

中国劳动报酬份额问题

张车伟赵文著

定价:48.00

ISBN:-7---5

劳动报酬份额是当前中国初次收入分配问题的关键与核心,也是社会舆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pitia.com/pptms/10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