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公开市场发行,面向较为成熟或者高净值的机构客户或者个人。

  

?基金要求限制比较少,交易策略产品多。

  

?主要是交易类型基金,不排除根据需要进行一些直接投资或者PRE的项目等。

  

所以不是所有的基金都是对冲基金。

  

因此,在进入正式主题之前,先随伦敦交易员一起了解一下英美对冲基金的现状。

 

在美国,对冲基金经理人常被称为“刺猬”。也许只是个文字游戏,因为对冲基金hedgefund同刺猬hedgehog字形相近。这些“刺猬”也许是金融世界里最机警、最敏锐、最偏执,也最不为人所知的一个群体。

  

“过山车”不用多解释,相信读者诸君都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弄潮儿,或是研究者和观察家,想必也都知道坐过山车的感受,更知道在金融市场上踏波逐浪同坐过山车之间的类似之处。或许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对冲基金不过是金融市场上又一个风靡一时但转瞬即逝的新鲜玩意儿,完全可以不必理会。

  

不错,它们的确是令人兴奋的时髦玩意儿,但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们会过时。最近几年也许是全球金融史上最自由、最生机勃勃的时期,我们正身处其中。所以,是时候停止对对冲基金说三道四了,该弄明白它究竟是怎么回事。

神话与现实

不久前,人们谈起对冲基金时,常见的话题不外乎它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财富:你可能会听说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家伙花万美元买了一件艺术品;某人花万美元买下了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的一处遗址;或是某人付给自己10亿美元年薪。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冲基金是一个颇为吸引眼球的竞赛项目,荒唐,但颇富娱乐性。然后关于对冲基金的话题开始变得严肃起来。比如,对冲基金是否人为抬高了原油价格?某一交易员由于对天然气价格的糟糕预感而损失了60亿美元。或者想想进入年以来的两起小规模的市场恐慌:对冲基金是否就是害得市场僵仆在地的病毒?又或者,对冲基金根本就是企图统治世界的惊天大阴谋?

  

类似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闲谈中,尽管有很多人仍然在谈论这些话题,但是很快他们就会失去谈资–因为几乎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对冲基金。在乔治索罗斯(GeorgeSoros)藉此变得富可敌国后,似乎每个人都想在对冲基金上碰碰运气。

  

但是真正懂得它的人并不总把它挂在嘴边。而且你几乎再也见不到这些基金经理们了,因为他们要么躲在自己的洞穴里享受生活,要么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波拉岛(BoraBora)潜水。

对冲基金到底是什么?

对冲基金只是一种投资工具,尽管它碰巧比大多数投资工具的限制少一些。普通投资工具,以批量制造、为老百姓熟知的共同基金为例,能为你购买股票和债券,但仅此而已。大多数甚至不允许“卖空”。而对冲基金则可采用任意投资工具,包括卖空、杠杆以及期权、期货等衍生工具。

  

多年以前,《纽约时报》就开始喋喋不休地谈论对冲基金使用的这些交易工具“奇怪而且有风险”,这大大增加了对冲基金的神秘感。但可笑的是,实际上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在使用这些所谓“奇怪”的工具。其实有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来定义对冲基金,一位行业精英如是说。AQR资本的CliffAsness认为:“对冲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方式,其运作所受限制较小。

  

相对来说,他们基本不受监管,至少目前还是;收取的费用相当高;如果你想要回你的钱,他们不见得会给你;而且一般不会告诉你他们做什么。投资者指望他们一直赚钱,但如果基金做不到这一点,投资者马上’跳槽‘到另外一家最近在赚钱的机构。每隔三四年,他们会造成一场’百年不遇‘的大灾难。”

  

尽管对冲基金的肇始可以追溯到AlfredWinslowJone(s~,美国社会学家、作家、财经记者,业内公认的“对冲基金之父”,其在年创办的A.W.Jones集团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最早的对冲基金),但直到年代末,对冲基金才雏形显现,逐步发展为今天广为人知的模式:操作技巧高超的交易商满足非常富有的客户要求巨额回报的投资需求,这些富翁非常愿意为了高额回报“赌一把”。

  

对冲基金界的第一批耀眼明星是像索罗斯、MichaelSteinhardt以及BruceKovner这样的人。他们都堪称大宗商品和货币方面的专家,能够充分利用市场的无效性。他们通过非公开途径,主要是朋友和商业伙伴来募集资本,因此规避了美国证券相关法律的绝大多数信息披露要求,也就是说,他们无需向任何人解释他们究竟有多少钱,又用这些钱做了什么。

  

说白了就是,有钱人可以不受监管地从另外一批有钱人那里集资,只要他们承诺对公众守口如瓶,包括不利用报纸、杂志或类似媒体进行沟通,或使用其他可以被视为向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其实对冲基金本来也没必要向公众集资。想参与对冲基金,你需要投入万美元。基金经理自己最好也投些钱进去,这是一种非正式的制衡机制,旨在确保基金经理不会肆无忌惮地冒险。

神话是怎样炼成的

金融界人士对超级投资英雄们顶礼膜拜。这些超级英雄中有些的确名至实归:索罗斯抛空英镑几乎令英格兰银行破产。随着索罗斯声誉日隆,他作为投资人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JulianRobertson的老虎基金(TigerManagement)是另一个传奇,没人愿意跟他下相反的赌注。他们当年10亿或2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在今天看来简直就像电影《王牌大贱谍》中大反派“魔鬼博士”只要万美元就不会毁灭世界一样,小里小气得不可思议。

  

但是索罗斯们的大胆举动极大地激励了追随者。当然,想复制索罗斯们传奇经历的人越多,复制成功的机会就越小。JohnHMakin是Kovner的CaxtonAssociates的一位主管,在他看来,“年代和年代初期是对冲基金的黄金时代,当时创下的超乎寻常的收益并非高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只是令凡夫俗子无法企及而已。”

对冲基金是对冲的基金…

一直以来,公众误以为所有对冲基金的操作都差不多,事实并非如此。

  

一个极端是一群书呆子:博士们不再满足于躲在象牙塔里看风景,而是想从现实生活中得到更多东西,比如金钱。他们利用精准的软件驱动投资策略,而这些软件则由“火箭科学家”们不断完善。

  

这些家伙被称作“定量投资者”(quants,quantitativeinvestor的缩写)。目前他们之中的“王者”是总部位于长岛的复兴科技(RenaissanceTechnology)的JamesSimons。他本质上是一位学者,据说他的研究报告包含了一些对资本市场的新发现。

  

而另一个极端则是一些敲桌瞪眼、蔑视权贵的激进分子。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ThirdPoint的DanielLoeb,还有名字极富创意的海盗投资(PirateCapital)的TomHudson。他们使用的策略最能吸引媒体   

不管怎么说,最精彩的大戏来自于公开争斗。就像Loeb向家电制造商SaltonInc。开火:Loeb声称他亲眼看见该公司CEO在美国网球公开赛上优哉游哉地呷着冰镇琼瑶浆(Gewürztraminer,一种酿制白葡萄酒的葡萄及用该种葡萄酿造的白葡萄酒,主要产于法国阿尔萨斯和德国),由公司买单。

  

在大家的想象中,一名对冲基金交易者应该是坐在一个看起来要完成火星探险的高科技操作台旁,整天忙于买进卖出。肯定有人是这个样子的,SACCapital的SteveCohen就是其中之一。但事实上,绝大多数投资公司的办公室要安静得多。

  

一家典型的多空仓(long/short)对冲基金可能在建仓后的几天甚至几周里什么也不做,只是观望事态发展。或许某个下午他们突然心血来潮,请来某个书卷气十足的教授上门兜售他玄之又玄的金融理论。老实说,做对冲基金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

简单的心理分析

根据《财富的堡垒》(Fortune’sFortress)的作者RussAlanPrince对位个人掌控资本超过万美元的基金经理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7%的基金经理将自己的投资组合看作是自己的化身。他们经常思考的问题就是“失败”。他们中54%的人声称自己患有“伊卡洛斯综合症”(IcarusSyndrome,伊卡洛斯,希腊神话中修建迈诺斯迷宫的雅典发明家代达罗斯之子。

  

为逃出迷宫,代达罗斯为自己和儿子伊卡洛斯装上翅膀。在飞行中,伊卡洛斯因飞得离太阳太近,结果翅膀融化,堕海而死),总是担心飞得离太阳太近,有一天会坠落。他们还会想到刀光剑影,这是因为,几乎3/4的基金经理相信他们财富足以使他们成为罪犯的靶子。这就是我们津津乐道的生活吗?

对冲基金有时会混淆于私募股权基金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的报道汗牛充栋。私募股权基金,如黑石集团(BlackstoneGroup)或KKR,与典型的对冲基金的区别在于,他们倾向于长期控制企业,通常会将上市企业私有化,并力图通过企业重组发一笔横财。像黑石的史蒂夫?施瓦茨曼(StephenSchwarzman)和KKR的HenryKravis这样的高手看起来更像是穿着斜纹西装、躲在密室里、抽着雪茄的大人物,而对冲基金经理们则穿着卡其布休闲装,忙于自己的交易,尽量避开外界的视线。

  

你可以把这两类人看作是华尔街的“阴阳两仪”。从事私募股权基金的人人情练达,往往来自传统投资银行业中客户关系那一部分,而对冲基金经理们更加注重交易本身,倾向于更快速地进行交易,而不愿意花更多时间分析交易背后的事情。“他们每天考评自己的表现,常常扪心自问,’如果我今天买了这个,明天会不会看起来很傻?‘”一位私募股权专业人士如是说。“而一位从事私募股权基金交易的人常常会坐在一边思考’三五年以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都沉溺于杠杆交易,就是用借来的钱交易。

  

他们肆无忌惮地利用杠杆融资,力图最大化交易收益。事实上,对冲基金的概念从一开始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前提:他们可以以小博大,用借来的钱下大赌注,从而充分发掘利用哪怕再微小的获利机遇。而对冲基金的“对冲”两字源自用对冲手段规避下行风险。

  

这意味着在买进一支股票的同时需要卖空另一支。尽管许多对冲基金仍然采用实实在在的对冲技术,但这种做法早就不时髦了。而杠杆则当行依旧,也就意味着在几乎毫无下行风险防护的情况下放手一搏–一句话,风险重重。

1,策略

在开一家对冲基金之前,首先要确定的是你的投资策略。因为投资策略直接决定了一下的很多步骤。一般按照现在的分类,虽然没有一个固定官方的,但是有这么一些:Long/ShortEquity,GlobalMacroeconomic,CreditStrategy,EventDriven,Mut-strategy,delta-neutral,arbitrageorriskarbi等,CTA现在也作为了一种策略,虽然CTA的金额要求和HEDGEFUND不太一样。确定你所需要的策略非常重要,因为策略的决定关联到了各种方面,其中包括:

  

?人员:你的基金或者公司的架构以及所要配备的TEAM

  

?资金:虽然美国在之后对于对冲基金的资本金,即满足对冲基金要求是40M以上,但是由于你用的策略和配备的产品类型不同,所以所需要的AUM就不一样。例如如果你做纯衍生品交易,在我当时在的时候一份基本合同就在10m以上,视基本情况和要求而定。如果你做USEQUITYMARKET那么配置少一点。如果你做future/CTApuretrading,再考虑情况而定。你做fixedin   

?对接的brokerageorsellsideorclearingfirm会完全不一样。

2,团队,或者人

在这种不同的策略类型底下你需要确定你相应的人和团队,这里的团队主要是管理层以及下属的部门。每个基金根据不同的要求或者策略或者历史会用不太相同的架构。

  

?PM或者fundmanager形式。一般这种类型的股票型基金居多,现在有一些credit/debtfund也采用这种类型。一般是由基金经理或者一个拿出手的总召集人上前,组建这样一个类型,管理一个组合。有时候你看可能是一个fundmanager但是背后还是由一些人的。

  

?Boardofinvestment。很多基金也有这样的架构,包括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只有一个fundmanager的基金。我们当年采用这样的架构中,主要是基于多方面交流,少犯错误,术业有专攻等。一般会有这么几个人是需要在里面的:交易部们主管,研究+策略部门,GM管理部门,风控部门,有时候风控部门包括Complianceofficer。有时候我们也会考虑前台做出合理的交易策略拿到风控去过一下。

  

?有的基金是用标准的Front-Mid-Back来做的,这样也有这样的好处。我更喜欢混搭一些。但是中后台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员中其中一定要配备完全的是:交易,策略(有时候交易策略是合成的,特别是一些pm类型,有一些则不是,管理人(负责处理公司日常部门,法律,会计方面的需求),风控(包括内部风控以及专门处理COMPLIANCE的人,还有IR,投资者关系,虽然很多投资者直接跟团队中间的经理或者别的人有联系,但是日常工作中是需要有IR的。

  

?至于是不是配备QUANT,我以前包括后来组的都有,这个是看策略需要,配多配少的问题。另外modelingcoding是不太一样的技术,我们当时是两个人做co-head的来负责沟通这块的。

  

?考虑银发策略,则请一个行业内部德高望重的人来做指导,压地盘,助IR等等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你本来就是自己出来的或者关系很到位,就不用了。

3,capitalrising

现在就是融资部分。一般融资之前,合伙人或者单一基金管理人都要出部分资本金,比率看情况,2%-5%不等,高的也有,一分钱没出的也有。但是一分钱没出的很少。现在哪怕我们自己做也是希望有几个人凑一起,先用点自己的小钱去Run一下策略。另外如果策略真的好并且喜欢,手里正好也有钱的话是愿意拿自己的钱进去的。

关于融资,一般是:

  

有专门管理IR的合伙人,或者基金经理自己出去用以前的一些行业关系,看看有没有需要的人进行投资或者认购。投资人五花八门,个行业大老,RAP歌手,影视明星还有一些国家主权FOF,甚至还有某某教组合基金……

  

如果你之前在某个行业内,包括基金或者IB,你自己跳出来以后回去跟以前的老板沟通,一般会在IB内有销售团队会帮你组织路演。在路演中你就跟潜在投资者阐述策略回答问题,展示记录等等等等。

  

每年在摩纳哥,圣保罗,迈阿密,洛杉矶,NYC或者CT,蒙地卡罗都会有一些investorconference或者一些会议,你可以跟一些潜在的投资者阐述你的东西。

  

说个好玩的,我个人见识过的最NB的一次会议是在美国某个中部城市的一个转机机场的一个不透风的破破的会议室中间,坐着几个管理familyoffice还有FOF,大家啃着PIZZA喝可乐谈了2小时,虽然不是谈融资但是还是很有趣。他们对行业的了解还是很高的。

4,执照

其实很难说是应该先risingmoney还是先有执照。但是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先执照,但是你没有执照的时候只能做一些小范围的fundrising不能大规模发售产品或者路演或者之类的。有时候为什么一开始大家自己凑一定级别的钱,就是因为需要在操作和基金成本构成中需要一定时间的执照申请。

  

具体哪种执照取决于:

  

你的投资人构成:如果大批投资人在美国,那么就是SEC和FIRNA或者别的监管机构。如果你是在香港,那么你要到香港监管机构,我个人建议是申请英国FCA的牌照,因为在香港是通用的。如果你投资人对于你自己没有什么要求或者他们自己本身就有特殊需要,你可以申请Cayman或者BVI的牌照,个人推荐开曼,BVI(英属维京群岛)的我个人觉得不好。如果你不走寻常路,可以申请卢森堡,塞舌尔,塞浦路斯(对,就是那个倒闭的玩意,)小编温馨提示:请慎之又慎地考虑与以上离岸中心的金融企业进行业务往来,其潜在风险相当之大,有可能今天它们还以各种大幅优惠吸引你的投资,明天他们就毫无征兆地申请破产了。

  

另外,这个和你所在办公地区有关系。如果是在香港,申请香港的需要有金融行业内工作若干年的人士在香港有OFFICE驻扎并且有一定的证明的。加拿大这种二百五的地方需要有CFA或者其他的执照才能进行PM管理,导致加拿大的CFA持有人特别多并且在外面到处骗钱;美国的话是一定的资本金然后人员,在SEC就需要备案等等。

总之,牌照还是需要的,先后问题。

5,法务,会计,与章程

其实你看到上面你就应该知道这里需要一个咨询所,法务以及会计来做配合了。法务和会计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如果你是衍生品交易型策略基金,那么内部法务就很重要(其实我觉得做哪种都重要),法务会和你的   

会计的要求主要是对投资人负责以及自己的资产价值整理。如果你是衍生品交易,那么就需要有一个对于衍生品和会计都有经验的,分析债务成本资产表内表外情况等。外部审计是对投资人负责,对于投资人关系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章程我不说别的,你要确定你的管理费收取,投资最低资本金,performance费用的标准,以及投资人标准要求,还有入款以及退还流程,还有免责等等等等。

6,Brokerage

这里来做一个全面的回答,首先还是要考虑你的策略问题。

  

1、Fullservicesprimerbrokerage

  

其实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这种的,他们提供全面的清算,结算,执行,报告分析。不仅如此,如果你是一个多种策略的基金,则会有专门的他们做出来的产品,指数,以及一些DEAL和你进行交流想问你买不买。如果你资金量够,并且需要独立设计产品也是可以的;如果需要找买家或者卖家,也是可以的。

  

这种服务现在就是几个特别大的投资银行内。有时候你有特别的需要,例如加拿大的二百五们设计的土特产deathswap,你死的越早他们锁定利润越多就是被客户要求做出来的,这种服务的要求仅仅针对机构客户,基本需要你有牌照,看情况决定接入。

2、Execution/Clearingofficerservices

  

没有上面那个那么复杂和全面,多存在于单一的债券,期货与交易所交易衍生品(optionfuture),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一个puretrading或者想节省费用,就选用单独的费用比较低的execution/clearingfirm,就是做结算和清算的公司。有些公司的费用会很低,并且没有其他费用。

  

我其实也把很多的discountbrokeragefirm也归入到这里,例如Interactivebroker等,但是其实经历过两次市场崩塌和清算问题之后,IB的专业性还是需要考察加强的。作为初期,IB还是不错的。有时候用一些比较专业的清算以及执行科技,则会跟一些专业的行业内的比较强的机构,例如以前的knightgroup,就是在executiontech上面还是不错的,另外newedge是在期货上面等等等。至于股票是有股票的专门的清算公司。

3、HFT

  

为什么把这个策略单独拿出来说,因为这个策略对于清算要求完全不一样。他们用的是DMASERVICES,就是需要directmarketaccess直接接入交易系统以达到快速成交要求,所以前端(交易员端)通道,交易执行端,包括执行系统都不一样。其中最特别的,也是很多基金不管在primerbrokerage或者DMA中都会用到的darkpool中,都会进行分析配对成交。

  

我对OTC的衍生品理解就是一个比较大的darkpool中国版本应该是变种大宗商品交易通道。所以如果你是做HFT的,那么你对系统的要求,以及跟你对接的人完全不是PrimerBrokerage而是专门负责这块的人。你的前台,技术,内嵌模型等等全部都要对应上。这种服务对于交易量有要求的,费率,成交速度非常关键。如果你在香港还需要考虑是否co-loservices之类等等。

  

你上面全部具备了就算是正式开始营业了。你同时要处理公司内部以及交易方向,你会出差,有时候也不出差,你会拥有黑莓,你会拥有一个手感特别好还有指纹输入的键盘,你会要买一队4个显示器+的电脑,你还会有一个10多个按键的电话,你还会租用一个专门CALLMEETING的或者视频会议的仪器。

4、其他

  

专业知识或者业内知识不够,不要贸然想着开这个玩。都不说别人问你需要买什么数据库都不知道,跟有经验的,尤其是专门卖Ikillulater(knockedin-knockeoutoption)的这种自杀型原子弹的人聊个三句,人家就知道了什么钱多速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pitia.com/ppttq/7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