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大溪地是法属波利尼西亚向风群岛中的最大岛屿,面积为平方公里,现有居民约26万人,华人约占10%,其中深圳龙岗籍华人有1万人左右。

大溪地以无敌风光、民俗风情享誉世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者,成为人们眼中“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同时,大溪地还被称为“黑珍珠的故乡”,全球95%的黑珍珠皆产自这里。

大溪地风光(资料图片)。

海天一色,音乐浪漫,草裙舞洋溢着火一般的热情。红瓦白墙的房屋藏在挺拔的棕榈树之间,更有连绵的木屋建在清澈见底的海面上……

在这距离深圳上万公里的南太平洋岛屿上,异域风情无限,竟然能听到当地人说客家话!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背后有着龙岗客家人扎根大溪地的漫长奋斗史。近年来,这一群体的人口数量、经济实力、政治权利不断壮大,在当地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跨越万里谋新路

海外开拓不畏难

第五次客家大迁徙时期,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的龙岗客家人离开故土、泪别家人,远渡重洋谋新路,大溪地便成为他们的落脚点之一。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这一群体越来越壮大。

年,由于受美国内战的影响,国际棉花价格上涨,利润相当可观。英国企业主威廉·斯图瓦特获法国殖民当局批准,来到大溪地开办棉花种植园,并允许以“契约华工”的形式从中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

当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处于第五次客家大迁徙时期,不少开拓创新的客家人由中国沿海地区向海外迁徙。其中,位于深圳龙岗的鹤湖新居、西埔世居、茂盛世居、大田世居等客家围屋均有不少青壮年远渡重洋谋新路,留下了在海外开拓拼搏的励志故事。

从年2月28日至年1月6日,三批华工共人从香港抵达大溪地。这些华工主要来自深圳、东莞、惠州,尤其以龙岗客家人居多。他们与威廉·斯图瓦特的企业签下了为期7年的契约。

棉花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却无法避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遭遇新冲击。年,棉花种植园破产,不少华工选择返乡,部分留在大溪地受雇于菜园工作或做些小本买卖。

第一批移民站稳脚跟后,开始带动更多的家乡亲戚、邻居、熟人来到岛上创业,年复一年,数量越来越多,实力慢慢壮大。年6月,来自深圳的陈世崇抵达大溪地,经营香草生意,于20世纪初成为当地首富,并创办银行、航业事务所、椰油公司等,推动了当地工商业发展。

年至年,约有名华工来到大溪地,与以往不同的是,因为允许携带家属出洋,移民中出现了名妇女,这便成了后来华人数量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年,香港开通了直达大溪地的轮船,为移民带来了更大方便,大批深圳客家人不断移民大溪地。

“大溪地的官方语言是法语,龙岗人迅速融入当地社会文化,基本上都会说法语。”法属波利尼西亚洪门致公堂盟长、龙岗区侨联荣誉主席、龙岗籍华人萧桂强说,20世纪初,中国内忧外患,位于太平洋东南部的大溪地相对和平安定,谋生更为容易,因而吸引了更多的深圳客家人前来。据大溪地政府档案库的资料显示,到年,大溪地的华人已有人。在这些华人中,龙岗各村各姓氏人家、观澜松元厦陈氏及坪山廖氏、钟氏占了大多数。

中华会馆。

关帝庙。

守望相助不忘根

心系桑梓中国魂

游子恋故土,中国发生的一切都牵动着他们的心——他们离开的是一个积贫积弱、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他们多么渴望祖国强大、给予坚强依靠。远在异国他乡,为了帮助同胞解决困难和维护利益,年大溪地注册成立了最早的华人社团组织信义堂。年,又成立了当地最大的组织中华会馆。

扎根异国他乡,龙岗籍客家人大多从事香草种植、珍珠养殖、百货零售和进出口贸易。他们在大溪地依然延续着努力奋斗、崇文重教、团结互助、不忘根本的传统美德。

年,信义堂正式注册,其前身是年便出现的华人互助会。作为大溪地最早的华人社团组织,信义堂的宗旨是团结当地华侨华人,谋取社会福利,兴办慈善事业。信义堂创办了老人院,赡养无依无靠的老人;建设了关帝庙,举办春秋祭祀;兼营华人公墓等。

10年后,深圳人陈世崇、李文彬、刘铭凤等发起成立中华会馆。会馆是一栋两层大楼,主楼正面墙上有副对联:服务同群、宣扬文教,反映了崇文重教的意识。在一楼宽敞的大厅里,一些穿着练功服的年轻人正在练习中国功夫。教练的一招一式分外讲究,学员们骑马蹲裆、冲拳踢腿,有板有眼。“中华会馆已成立一个世纪了。我父亲是第二代华裔,生于年,曾在中华会馆的华文学校念书,学习讲中国话、写中国字。”萧桂强说,身在异国他乡的龙岗人,无论日子有多苦涩,心里始终惦记着家乡,更希望家乡的孩子们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

年,远在龙岗的平冈中学建成——这是深圳历史最悠久的三所中学之一,更是当年深圳东部地区的最高学府,其中便有不少大溪地龙岗籍客家人的心血。在一本泛黄的资料中有一份建设平冈中学校舍收入各处乐捐总数,香港及内地共捐银元,大溪地各处捐银元(其中大溪地中华会馆捐银元)。据悉,办事人特地请来工匠,在一块块石板上刻下善款来自何处,郑重镶进了教室外墙。

说到大溪地与平冈中学,就不得不提李群芳。年9月,李群芳出生于大溪地。7岁那年,他随母亲回到老家龙岗兰水坣村,在崇正学堂接受了小学教育,随后进入平冈中学。这所有着大溪地华人华侨心血的学校,反哺着从大溪地返回的孩子,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圆满”。在平冈中学,李群芳不仅接受了课本知识,还接受了红色教育。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平冈中学因抗战多次停办。尽管如此,平冈师生仍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或以学校为大本营,以教员身份为掩护,成立地下党组织,为东江纵队传递情报,输送一批批革命骨干;或通过办识字班、歌咏队、妇女会等形式,动员和组织群众走上抗日前线。李群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战场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李群芳于年入伍,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花岭阻击战中,身为粤赣湘边纵队江南支队第二团团长的他指挥多名勇士击退0多名敌军的13次进攻。

在无数个“李群芳”的努力下,这片热土终于迎来了新的希望。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重大消息让远在大溪地的游子充满了喜悦与期待。喜悦是因为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成了过去,终于以独立完整的姿态出现在世界;期待则是因为这个独立的国家充满了希望,期待能成为游子们的后盾和依靠。

华裔美女闪耀舞台。

政坛屡见黄皮肤

中华文化影响深

上世纪60年代,殖民政府关闭了大溪地所有的华文学校。懂得华文的华裔渐渐减少,但是,华人不断通过自身努力奋斗进入政坛,不仅让华文学校重新开办,还让中华文化对大溪地产生了更深刻的影响。

二战结束后,约名老华侨回国,萧桂强的爷爷便是其中之一。年,萧桂强的父亲跟随爷爷坐着货船到香港,然后几经辗转回到龙岗西埔村,耗时一个多月。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不仅中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溪地也发生了巨变。

年,大溪地殖民政府强行关闭了所有华文学校(共4所),并推行归化政策,许多华人加入法国籍。年,出现了第一个成为帕皮提副市长的华人——龙岗籍华人邓仁广医生。帕皮提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的首府,始建于年,位于大溪地西北岸。

“在姑妈的资助下,父母带着我们三姐弟于年重返大溪地。”两年后,萧桂强加入了法属波利尼西亚洪门致公堂。该组织于年正式注册,当时堂口的华人都会说客家话,但是没人会写中文,萧桂强立即成了堂口的中文秘书。有人懂中文了,自然与祖(籍)国恢复了书信往来,堂口的负责人还经常回中国参加各级侨务部门举办的活动。

年,萧桂强成为法属波利尼西亚洪门致公堂副主席,16年后成为盟长,现有成员余人,半数以上是龙岗籍华人。该组织不仅经常帮助鳏寡孤独,还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pitia.com/pptwh/9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