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止白癜风复发 http://pf.39.net/bdfyy/zqbdf/141112/4515780.html
自波利尼西亚首次有人们迁移定居之后,一直到18世纪中期之前始终维持着与世隔绝的状况,虽然在年荷兰航海家塔斯曼曾经到过斐济,而另一位荷兰航海家雅各·罗格文亦曾于年到达复活节岛,然而一直要到18世纪60年代欧洲人到达塔西提,这个区域才向世界打开大门。复活节岛上巨大的头像和半身像有18.3米高,是最具代表性的波利尼西亚雕塑(见图1),现今留存下来的超过座,雕刻的期间很长,约从公元前年起横跨到年,或甚至年左右,大多数都在部落战争时遭到破坏,也有一些尚未完成的作品在火山口被挖掘出来。(图1,巨石人像,约公元年至年,位于复活节岛的拉诺拉拉库山坡上)这些雕塑呈现身体的方式都相当类似,头部像是戴了巨大的面具,每一座造型皆孔武有力:鼻子明显突出、双唇禁闭、长耳朵、眉毛粗大,以及深深凹陷的眼窝。有些雕塑头上戴着用红色岩石雕成的圆柱形皇冠,竖立在石台上背向着大海,石台底下则埋葬着死去的人们,靠近海岸边。在波利尼西亚的其他地区也有一些石雕作品,不过形体上没有那么巨大,数量上也没有那么多。木材的用处则较广泛,但是木材在复活节岛上是稀少而珍贵的,所以只用来制作小型的雕刻品(见图2),或是镂刻着象形文字的木匾。(图2,复活节岛上的人物坐像,年之前彩绘的树木和树皮布,高38cm,现存于麻州哈佛大学考古人类学博物馆)在夏威夷岛上,有些神祗的形象系由编篮技术所构成,上面并覆盖着红色、黄色、和黑色的羽毛,口中是由狗的牙齿所做成,并用珍珠般的贝壳做眼睛(见图3)。在宗教仪式中,祭司将这些神像带在身边,战争时也带到战场上,而战争几乎也成了一种固定的仪式,由酋长带着类似的头盔,身上披着最精致的羽毛编织的披肩上阵——这乃是神祗与神祗之下的统治阶级方能独享的特权。(图3,夏威夷的库开尔莫库战神,年之前,枝条编织、羽毛、珍珠贝壳及狗牙,高1.04m,现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少数一些木雕作品是远在欧洲人到达之前所创作的。其中最令人赞叹的一件作品,系由一位英国传教士于年所收集并记录下它的重要性(见图4)。阿是一位成神的波利尼西亚先祖,统治着鲁鲁图岛,这座雕塑便是阿神以及身上的子孙们的小型浮雕的混合,这些浮雕取代了它的多项生理特征,还有许多小小的雕像聚集在其背后的一处窟窿中,人体的阴茎形状强调其生育、多产的象征。(图4,鲁鲁图的阿神,澳大利亚群岛,年之前,铁木,高1.12m,现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在拉罗东加岛上所找到的其他崇拜偶像称之为权杖之神,同样也将神祗的形象与其后代子孙加以结合(见图5)。它们的长度从71厘米到5.5米之间不等,展览及运送时都必须将之平放。这些雕塑的一端是一位高度概括化的祖先神明,具有刀片形状的头颅和手臂,连接着一连串从身体中升起的小人像,正面与侧面交互轮替。这些雕刻精细的象征在罗拉东加岛的居民看来,还不如环绕在权杖中央、包裹在树皮之中、代表着神的灵魂的羽毛和贝壳碎片来得重要。(图5,拉罗东加岛的权杖之神,库克群岛,木头,长72.5cm,现存于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及人种博物馆)毛利族的祖先可能是中波利尼西亚划独木舟的一群人,因为暴风雨而漂流到新西兰海岸,并由于气候较冷、天然资源不同以及奠基于王权制度而非世袭制度的社会结构等等的限制,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们专精于浮雕,而且常常是大型的浮雕,雕刻在独木舟的舟身(见图6)或是在楣石、大型船板、集会屋舍的梁柱、社区的仓库以及保护村庄用的围桩上。(图6,独木舟的船首,毛利族,年之前,木头,cm*75cm,现存于里昂史前自然与人种历史博物馆)整个作品的表面均呈现出复杂精密的螺旋形、涡形和山形的图案。另外一件大型的祖先浮雕,手中持着木棍,舌头从张开的嘴巴中伸出来,四肢的关节呈现螺旋形状,说明此人充满着活动力(见图7)。该件作品是连接在集会所的支柱上的一系列雕刻之一。

(图7,祖先像,约年,木头,.5cm*64cm,现存于新西兰国家博物馆)

身体的彩绘可能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态,同时也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身体才会能维持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人的一生,它是最无法永恒保存的艺术,然而矛盾的是,它却一直受到传统代代相传的强烈规范,因此其主题便能在不同的时代中一直保持鲜活,变成不受时空限制的持久艺术。设计最为繁复的纹身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现代的中国、印度尼西亚和南太平洋都还普遍流行着(见图8)。(图8,沙劳越伊班族的纹身图案)活人身体上的装饰与保护身体的盾牌上的装饰紧密相关,盾牌可能是最直接明显的例子。对一项实用工具而言,还具有附加的意义及神奇的力量。盾牌上的浮雕和绘画往往不只是装饰的作用而已,尽管上面的图案代表的只是持盾者隶属于某种团体,或是他在当中的地位(见图9)。同时还发现其他的几件盾牌,上面也同样装饰刻画着对称的形式,明显的是取材自人体的局部,其不仅代表着神秘的象征主义,同时也呈现出特罗布雷昂岛民独特的美学偏好。(图9,楚布兰群岛的盾牌,19世纪晚期,彩绘的木与藤,约高84cm,现存于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及人种博物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宽度达2.74米、长度达数百米、一直被用在交换礼物的仪式中的布片,这是这些岛屿上一项显著的艺术特色,人们将之收卷并存放在贵族的家中,以作为其身份地位的象征(见图10)。在森塔尼地区的追悼仪式中,这类的塔帕布被人们当成寿衣穿在身上,并且将之挂在坟墓上面。(图10,丧袍,伊里安嘉亚的森塔尼湖,黑色、红色颜料、树皮布,1.12m*1.75m,现存于巴塞尔人种学博物馆)

------------------------------

原文参见《世界艺术史》第七版修订本修?昂纳约翰?弗莱明著,吴介帧等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pitia.com/pptzl/9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