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绕地球问大洋ldquo向阳红01
治疗白癜风什么外用药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614067.html 中国海洋报讯5月7日,随着重力柱取样器缓缓回收至艉甲板,“向阳红01”船结束中国大洋46航次第五航段最后一个站位作业,圆满完成中国大洋46航次科考任务,时隔天后启程回国。预计5月18日抵达青岛。 5月7日,“向阳红01”船迎来了中国大洋46航次最后一站调查任务。 当天,太平洋作业区,海风呼啸,海浪澎湃。随着“A”型架缓缓移动,重力柱取样器顺利回收至船舶甲板。 12时58分,航次临时党委书记乔方利宣布:“向阳红01”船圆满完成科考任务,启程返航!” 摸一摸冰雪洗礼过的“A”型架,望一望狂风吹过的桅杆,踏一踏暴雨洗刷过的甲板,拍一拍风浪拍打过的船舷……返航途中,回首余个日日夜夜,百感交集。 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海洋科考航次。中国首次将极地考察和大洋考察整合在一起,“向阳红01”船转战三大洋、勇闯西风带、首航南极洲,航行3.86万余海里(约14万里),环绕地球一周,再现中国人“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壮举。 这是中国新时代海洋科考的重要成果。科考队布放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白龙”浮标,抓取了中国单体最大硫化物、划出了一个富稀土沉积区,首次在南极发现了海底冷泉、热液并存现象,创造了诸多中国海洋科考的新纪录。 三、四航段科考队员交接留念 印度洋成功布放“白龙”标 时间的指针拨回年9月8日。 “向阳红01”船一路劈波斩浪抵达印度洋作业区。它即将完成首个定点作业项目——布放“白龙”浮标。 “白龙”浮标由我国自主研制,长达多米,由浮球、观测仪器、声学释放器、绳索、重块组成,可观测海表气温、气压、风速风向等大气要素,实时采集海表至深层海水温度、盐度、海流等重要参数。其数据可实时传回陆地岸站向全球开放共享,为改进全球天气、气候预报发挥重要作用。 当时,印度洋作业区风力达6级,浪高近3米,属于可进行布放条件的极限。整个布放过程需要非常小心,任何疏忽都将是灾难性的。 为了这次布放,科考队准备了几个月,做过十多次方案推演。 当日8时30分,布放作业正式开始。首战成功与否,在此一举。 “向阳红01”船调整船向,保持船舶姿态平稳,低速逆流航行。 后甲板上,绞车手操作吊车轻舒“猿臂”,把主浮体吊起缓缓外摆,悬在水面上方。“扑通”一声响,主浮体被放入海中,越漂越远。 一波又一波的涌浪“恶狠狠”地砸向“向阳红01”船。重达吨的大船如同一叶扁舟,左右摇摆,上下颠簸。稍有不慎,就是船损人伤。 科考队员小心控制放缆速度,在指定深度处挂载相应传感器。紧接着,玻璃浮球、释放器依次下水。14时11分,重块最后入水,拖拽着17个传感器直奔米深海底,把浮标锚定在海面上。 15时19分,“向阳红01”船行驶到浮标漂浮位置,确认浮标锚定在预定站位。至此,科考队圆满完成“白龙”浮标布放,环球航次科考作业首战告捷。 大西洋抓获单体3吨硫化物 国际海底区域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中国在深海大洋进行热液硫化物调查,是代表全人类的先驱性活动。 国际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由海底热液作用形成,富含铜、铅、锌、金、银等金属,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和重要的科学意义。 在大西洋航段,调查海底热液硫化物是科考队一项重要任务。 去年11月30日,大西洋上,伴随着海面泛起阵阵浪花,“向阳红01”船第三航段第三站抓斗作业开始。进入大西洋作业区后,科考队利用难得的作业窗口时间,连续开展深海电视抓斗作业,采集硫化物样品。 深海电视抓斗是用于深海海底采样的设备,可通过摄像机观察海底抓取采样,是采集硫化物样品的利器。 米、米、米……抓斗排开海水,越沉越深,直奔米海底。 上天不易,探海更难。海面看似平坦无垠,洋中脊却是高山耸立、沟壑纵横。随着抓斗离底越来越近,科考队员紧盯视频画面中的细微变化,不断调整抓斗姿态,避免碰撞周边岩石。 “抓取!”在接近目标时,首席科学家果断下令。 成功!在科考队员的操控下,抓斗干脆利索地“咬”住一块硫化物样品,随后上浮。 随着缆绳上收,黄色的抓斗浮出水面。“A”型架缓缓向甲板移动,悬在甲板上方的抓斗摇摆不定。队员们拉紧了止荡绳,抓斗不再左右摇摆,最终稳稳落在甲板上。 “开斗!”不知在海底沉寂了多少年的“深海来客”,就要揭开神秘面纱。 抓斗打开,甲板上出现了一大块形状不规则、表面呈红褐色的块状硫化物。经测量,该硫化物样品单体重约3吨。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科考队采集到的单体最大硫化物样品。 当然,科考队从深海洋底捞到的“宝贝”还不仅于此。 在大西洋航段中,科考队利用电视抓斗完成60余个站位的海底地质采样,获得了丰富的海底岩石、沉积物样品和难得的海底热液“烟囱体”,加深了中国对大西洋海底热液区的认知。 科考队员正在进行箱式取样作业。记者高悦摄 南极海域初见“热冷”共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能见度越来越差,“向阳红01”船驾驶台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船长俞启军先是从一个窗口瞭望,尔后又跑到另一个窗口,指挥操舵水手调向、前进。船一次又一次地与凶狠的海浪顽强搏斗。 这是今年1月9日的一幕。科考队进入南极海域科考作业的第11天,天气预报显示,“向阳红01”船的航线上将遭遇两个强气旋夹击,阵风风力分别达到10级和11级。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前往南奥克尼群岛避风。此前从未有中国科考船在此避风。 眼见风越来越大,海面上白茫茫一片,恶劣的天气眼看就要来临……为了保证安全,俞启军时刻 本航段首席科学家任向文表示,本航段“向阳红01”船从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帕皮提港起航后,穿越赤道,横跨南北半球,历时37天,在太平洋作业区取得了丰富样品、资料,为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太平洋乃至全球深海地质矿产、水文气象和生态环境等提供数据资料。 海洋地质调查是本航段重点科考任务。科考队进行重力柱采样作业24站次、箱式取样作业9站次,最深达水下多米,获取了丰富沉积物样品。在水文调查方面,科考队共进行了14次CTD调查、采集到不同深度海水样品,系统获得了作业海域的生物生态、化学环境参数。 海洋微塑料是近年来国际社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pitia.com/pptzx/4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若天堂的地方终于免签了,第11个简直此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