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连载高洪雷另一种文明蒙古人种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价格是不是很高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991933.html 作者简介: 高洪雷,男,生于一九六四年农历三月十九,山东新泰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副主席。曾任乡党委书记、县税务局长、团市委书记、省煤田地质局局长、党委书记,现任山东省商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兼山东省文旅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代表作《另一半中国史》已被译成7种文字出版,历史纪实文学《大写西域》获徐迟报告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提名奖,另有《楼兰啊楼兰》《中华民族的故事》《名人故事》《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出版。 主播:王广善 第三章成功北上,在草原插上翅膀 蒙古人种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世界上各类研究得以推进的根本保证。作为人类一大创新的人种学研究,已经走过了多年的历程。年,一位名叫伯尔尼埃的法国内科医师,创造性地把世界人口分成欧洲人、远东人、黑人、拉普人(使用拉普语的北欧人)。这应该是历史上对人类种族进行分类的第一次尝试。而真正引起科学界对人种划分兴趣的,是年出版的《自然系统》一书,作者是化学家诺贝尔的老乡,名叫卡尔·冯·林奈。他在书中把全人类归于生物学上的一个物种——智人。同时,他根据皮肤颜色、面部特征、头发形状等差别,把人类划分为亚洲黄色人种、欧洲白色人种、非洲黑色人种、美洲红色人种。人种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从此诞生。随后,法、德、英、俄、美等国的生理学家、解剖学家、人类学家纷纷加入了对于人种学的研究,经过多年的争论,最终形成了相对统一的人种划分方法:欧罗巴人种(又称高加索人种、欧亚人种)、蒙古人种(又称蒙古利亚人种、亚美人种)、尼格罗人种(又称赤道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又称大洋洲人种),俗称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为了严谨起见,专家们还在四大人种之间划分出若干过渡人种,如介于尼格罗人种和高加索人种之间的埃塞俄比亚人种、南印度人种;介于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之间的南西伯利亚人种、乌拉尔人种;介于蒙古人种和尼格罗人种之间的波利尼西亚人种、千岛人种。蒙古人种人数仅次于欧罗巴人种,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7%左右,他们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呈黄色或黄白色,发形直,发色黑,眼色深,颧骨较高,面部扁平,鼻子适中,体毛与胡须稀疏。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国、朝鲜、日本、蒙古、西伯利亚、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等地。美洲的印第安人、欧洲的马扎尔人、芬兰人也属蒙古人种。说起来,“蒙古人种”一词的出现纯属偶然。肯定是受到曾经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的震撼,德国人类学家布鲁门巴赫将人类分为五个人种:高加索人种(白种)、蒙古人种(黄种)、马来亚人种(棕种)、埃塞俄比亚人种(黑种)。阿美利加人种(红种),其中首次将黄种人称为“蒙古人”,这也是“蒙古人种”这一名词的由来。尽管这一名词无法涵盖黄种人庞大的肤色群,但因为约定俗成的原因,此后人们就习惯于把所有黄色人种称为“蒙古人种"了。就像突厥语族不等于突厥人一样,蒙古人种并非都是蒙古人的后裔,蒙古人种中的蒙古人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在蒙古草原上建立帝国的蒙古人种,先后有匈奴、乌桓与鲜卑、契丹、蒙古、女真。这些翱翔着雄鹰、驰骋着骏马、挥舞着弯刀的游牧帝国,前仆后继地起源壮大、碰撞、流徙,书写了一段大漠苍穹的历史,有关这段历史的故事,我曾在《另一半中国史》中有详细的讲述。在这里,我要用考古学、人类学的知识填充那些讲述的缝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pitia.com/pptzl/7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西兰就业星辰大海,你从这里扬帆起航
- 下一篇文章: 博鳌亚洲论坛年年会部分确认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