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六合建筑工作室年终汇报()

又是一年岁首。

年,六合大家庭一如既往地在团结奋进中砥砺前行,或案牍劳形,或步履匆匆,走过了紧张忙碌而收获满满的。让我们再次在满怀感激、珍惜彼此中慢慢回顾过去的一年,迎接即将并肩奋斗、值得期待的新的征程……

工作室全体师生经过一年的努力拼搏,成果丰硕。年,工作室有21项基金持续进行,8项基金新获批准;出版专著2部,另有16部专著已与出版社签约;获批专利2项;37篇期刊、会议论文发表或录用;举办会议5次,出访并作报告16次,邀请专家来访并作报告5次;4名教师及16名博硕研究生赴国外访学;12项设计竞赛获奖。

年3月,张玉坤教授被授予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教育奖,该奖由中国建筑学会评定,是授予我国建筑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

基金项目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主持人

时间(年)

文化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明长城防御体系空间关系的复原与信息化展示

张玉坤

-

中国传统村落选址营建智慧之拾遗与量化分析

李哲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直过民族走廊”传统聚落变迁研究()

廖静

-

传统村落空间特征快速量化与比较研究()

李哲

-

明长城防御体系系统关系研究及其可视化()

李严

-

黄河流域传统堡寨聚落群系整体性研究()

王绚

-

城市既有住区绿色生产性更新策略与方法研究()

郑婕

-

明代海防与长城防御体系及军事聚落比较研究()

谭立峰

-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合作性城市农业社区研究()

张睿

-

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整体性保护策略研究()

张玉坤

-

建筑遗产低空勘察与监测综合研究()

李哲

-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

明长城防御体系空间分布研究

李严

-

创新特区项目

菌类构筑与修复材料

贡小雷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

村落空-地拍摄、指导及源文件制作

李哲

-

中国传统村落深入调查及价值研究——功能布局研究[68]

张玉坤

-

传统建筑建造技术调查研究——东北朝鲜族传统民居营造工艺调查研究[63]

李严

-

农业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城市既有住区农业生产潜力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

郑婕

-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

基于生产性理念的天津市既有社区生态化更新策略研究(17ZLZXZF)

孙莉

-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

清代皇家陵寝工程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汪江华

-

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

合作式生产性社区系统构筑及生产效益评价研究(XSC-)

孙莉

-

传统村落空间特征指标抽取与分析

李哲

生产性城市——中国当代城市与建筑转型策略研究

张玉坤

-

明长城军事聚落与防御体系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

李严

-

具有生产适应性的弹性基础设施研究

贡小雷

-

学术著作

(1)张玉坤教授主编《六合文稿》年出版2册,年待出版12册。

李严、张玉坤、解丹——《明长城九边重镇防御体系与军事聚落》年4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刘建军、张玉坤、谭立峰——《明长城甘肃镇防御体系与军事聚落》年4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待出版:

《明长城宣大山西三镇军事防御聚落体系宏观系统关系研究》

《金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及其空间规划布局研究》

《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规划布局机制研究》

《清代长城北侧城镇研究——以漠南地区为例》

《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

《基于社区结构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

《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

《建筑遗产低空测绘》

《城市街道网络空间形态定量分析技术研究》

《国外“合作居住”社区研究》

《建筑拆解及废旧材料再利用研究》

《基于生物区域观的国外生态村发展模式研究》

(2)张玉坤主编的《明长城大型文化遗产时空分布及防御体系研究》,共计35万字,已完成初稿。

(3)《科技支撑报告》已完成书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待出版。该报告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明长城整体性研究与保护规划示范——以京津冀地区为例(BAK09B02)”,《六合论文集》已整理完论文稿件80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待出版。

(4)李哲参与《世界航空考古大发现》专著的写作,11月10日第一次交稿。

学术期刊及会议论文

1.期刊论文

(1)张玉坤,丁潇颖,杨元传,张睿.生产性理念下的社区绿色更新模式探讨[J].建筑节能,,46(08):22-28+36.

(2)李哲,孙肃,李严.长城保护研究中多源航测数据利用框架图[J].中国文化遗产,(03):78-84.

(3)李严,张玉坤,李哲,徐凌玉.明长城防御体系整体性保护策略[J].中国文化遗产,(03):48-54.

(4)李严,张玉坤,李哲.明长城防御体系与军事聚落研究[J].建筑学报,(05):69-75.

(5)苑思楠,张寒,张毣.VR认知实验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中的应用[J].世界建筑导报,,33(01):49-51.

(6)宫盛男,张玉坤,张睿,郑婕.基于打破“空间互斥性”假设的既有城市生态足迹分析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5(1):7-14.

(7)徐凌玉,张玉坤,李严.明长城防御体系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6(04):90-99.

(8)佟欣馨,李哲.从使用者行为研究看天坛公园滞留性活动空间设计[J].中国文化遗产,(05):66-73.

(9)侯鑫,王绚,丁国胜.精明准则对我国城市设计导则编制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33(04):35-41.

(10)赵楠楠,侯鑫,王绚.国画与网络开放数据结合下的街区保护研究[J].国画家,(01):70-71.

(11)赵楠楠,侯鑫,王绚.基于数字化方法的城市设计使用后评价研究——以天津市滨江道商业街为例[J].南方建筑,(05):-.

(12)高喜红,谭立峰,刘淑虎,罗涛.国外生态村生态理念实践及启示[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7(01):60-66.

(13)谭立峰,张玉坤,林志森.明代海防驿递系统空间分布研究[J].城市规划,(12).

(14)解丹,邱赫楠,谭立峰.河北省太行山区关隘型村落特征探析——以明清时期保定市龙泉关村为例[J].建筑学报,(S1):81-86.

(15)金日学,李春姬,张玉坤.庆尚道原籍朝鲜族民居的近代变迁与传统要素的持续性——以黑龙江省绥化市勤劳村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3(02):20-25.

(16)刘长安,张玉坤,赵继龙.基于物质循环代谢的城市“有农社区”研究[J].城市规划,,42(01):52-59.

(17)杨君宇,项忠霞,贡小雷,赵天娇.微建筑视角下无人驾驶汽车舱内视知觉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39(12):10-14.

(18)ingchunCao,YukunZhang,ThefractalstructureoftheMingGreatWallMilitaryDefenseSystem:Arevisedhorizonover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GreatWallandthemilitarydefensesettlements,JournalofCulturalHeritage,v33,,p-,(SCI、AHI检索)

(19)YingchunCao,YukunZhang,Efficientspaceandresourceplanningstrategies:treelikefractaltrafficnetworksoftheMingGreatWallMilitaryDefenceSystem,AnnalsofGIS,v24,n1,,p47-58.

(20)张玉坤,徐凌玉,李严,何捷.空间人文视角下明长城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及应用[J].古建园林技术,.(录用待刊)

(21)张玉坤,陈格格,郑婕.田园生产性养老现状与发展模式探析——以环沪地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录用待刊)

(22)徐凌玉,李严,杨慧.明长城防御工事保护与修复方法探讨——以河北徐流口长城为例[J].建筑学报,.(录用待刊)

(23)李哲,孙肃,周成传奇,佟欣馨,张义新,李严.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通过三维计算挖掘和量化传统村落智慧[J].建筑学报,,2.(录用待刊)

(24)李哲,黄斯,张梦迪,李严.传统村落建筑立面快速采集与装饰类型智能检索方法[J].装饰,,1.(录用待刊)

(25)韩丹,张玉坤,露丝·施泰纳,郑婕.美国公路路权用地的可再生能源开发规划与启示[J].城市空间设计.(录用待刊)

(26)赵曼,张玉坤,张睿,等.城市屋顶农业潜力评估及案例研究[J].建筑节能,(8).(录用待刊)

(27)谭立峰,张玉坤,周佳音.明代海防军事聚落体系线性文化遗产论证[J].中国文化遗产.(录用待刊)

(28)林志森,谭立峰.海洋文化视角下的明代福建海防所城聚落形态研究[J].新建筑.(录用待刊)

2.会议论文

(1)张玉坤,李严,王小安.明长城沿线军堡的层次体系与空间分布[A].第十九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明代屯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安顺:中国明史学会安顺学院,,(8),-.

(2)李严,张玉坤,李哲.从整体性视角观看明长城与古罗马长城[A].第23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暨中国民居学术会议30周年纪念大会[C].广州,,(12).

(3)杨元传,张玉坤,郑婕,张睿.未来生产性城市社区食物系统空间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11).

(4)侯鑫,赵楠楠,王绚.基于网络开放数据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初探——以天津、青岛、大连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15.

学术交流、培训和会议报告

1.举办会议

(1).12.23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主办,实验室承办的纪念天津设卫筑城周年研讨会在建筑学院室举行。

(2).12.15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年会、天津大学分论坛“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在天津大学顺利举办。该论坛由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天津大学社科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和“建筑文化遗产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承办。

(3).11.30-12.2由天津大学主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数字化设计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中国空间句法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大学科学图书馆报告厅召开。

(4).8.23建筑学院第一会议室举办“村镇聚落空间重构数字化模拟监测学术研讨会”,15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参会。

(5).1.18天津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研究所成员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召开了长城与文化遗产研讨会。

2.出访并做学术报告

(1).12.17李哲参加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第三届国博遥感考古会议,作报告《航摄图像与机器学习——以传统村落宅门风格类型辨识为例》。

(2).12.13-12.20苑思楠受美国密歇根大学邀请,作为本科实验班指导教师与学生前往密歇根大学参加联合设计工作坊,并做教学交流。

(3).12.4-9张玉坤、李严参加了在广州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暨中国民居学术会议30周年纪念大会,张玉坤做了题为《文化与文化遗产笔记》的专题报告,李严做了《从整体性视角观看明长城与古罗马长城》的专题报告,张寒在研究生论坛做了题为《基于VR技术闽北传统村落街道形态认知比较研究》的主题报告。

(4).12.1-2苑思楠参加了天津大学主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数字化设计研究所承办的年城市空间分析论坛暨第四届中国空间句法研讨会,并做了题为《中国传统村落空间

(5).11.24郑婕受邀参加在杭州召开的“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并于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会场进行专题报告。

(6).11.23-25苑思楠参加了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年会暨院长系主任大会组委会、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年会暨院长系主任大会,并做了题为《邻人窥小圃,篱落倚村庄——以自下而上形式的思维引导乡村设计教学》的主题报告。

(7).11.9-18贡小雷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建筑系与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访问交流,商讨未来建筑技术合作事宜。

(8).11.2-4张玉坤参加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分会、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和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办的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会学术年会,并做了题为《社会、军事组织结构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主题报告。

(9).10.25-27张玉坤参加了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大学和北京建筑大学等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北京“三个文化带”论坛,并做了题为《明长城军事聚落体系研究及其整体性保护策略》的主题报告。

(10).10.20-21苑思楠参加了深圳大学主办的年环境行为与空间认知研究学术研讨会,并做了题为《传统村落空间中的视认知特征:闽北村落的视认知实验研究》的主题报告。

(11).10.19-21张玉坤参加了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举办的丝绸之路与西北城市史学术论坛,做了题为《明长城防御体系与军事聚落》的报告。

(12).9.15李哲受邀参加北方工业大学举办的“古城墙、古长城保护研讨会”,做报告《安比前后、墙体内外——蓟镇长城低空监测实验报告》。

(13).9.15张玉坤参加了北京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木结构古建筑安全评估与灾害风险控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等举办的古城墙、长城保护学术研讨会,做了题为《明长城防御体系构成与空间布局研究》的报告。

(14).8.15-19张玉坤参加了中国明史学会安顺学院举办的第十九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明代屯堡国际学术研讨会,做题为《明长城沿线军堡的层次体系与空间分布》的学术报告。

(15).7.30-8.4苑思楠受韩国釜山大学邀请,担任釜山国际建筑设计工作坊设计导师。

(16).7.22-23张玉坤参加了重庆市文化局和重庆市文物局举办的第三届钓鱼城国际学术会议,作了题为《钓鱼城申遗建议》的主题发言。

(17).4.13-14李哲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邀请,在引绳敷墨——丝绸之路陕西段建筑测绘展暨建筑遗产测绘论坛上演讲,题目是《文物建筑测绘源数据利用——21世纪的廿年》。

3.邀请学者来访并做学术报告

(1).12.15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刘铁梁来天津大学做学术报告《不畏浮云遮望眼:反思“非遗”概念的本质化》、邀请中央民族大学王建民教授做学术报告《建筑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邀请山东大学张士闪教授做学术报告《信息化时代的文化创造与传承》。

(2).11.8邀请南开大学讲座教授、台湾明史研究大家徐泓先生在学院做学术报告《传统中国大学的校园规划理念及其实践》。

(3).5.7邀请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邱仲麟教授来天津大学做学术报告《明代山西长城及其防御体系的田野考察》。

(4).3.19邀请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所三所负责人薛凤教授做客北洋大讲堂,做学术报告《ACosmologyofSilk》。

(5).3.2李哲受国家博物馆遥感考古中心邀请,在国家博物馆“遥感考古系列讲座”上做学术报告《当前长城研究面临的空间信息采集问题》。

4.访学与留学

出国研修:

(1).10-.5贡小雷参与“天津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共建可持续建筑环境合作科研中心”研究,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做访问学者。

(2).12-.1张睿参与“天津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共建可持续建筑环境合作科研中心”研究,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做访问学者。

(3).12-.6苑思楠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

(4).12-.12孙莉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

学生交换培养和出访学习:

(1).1-.1博士研究生张文留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方向为城市热环境。

(2).1-.1博士研究生徐凌玉留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研究方向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

(3).9-.9博士研究生韩丹留学佛罗里达大学,研究方向为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

(4).11-.6博士研究生丁潇颖留学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方向为既有社区生产性绿色更新策略与方法研究。

(5).9-.9博士研究生闫宇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村落更新与发展。

(6).10-.12博士研究生王小安赴台湾“中研院”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学习,研究方向为明长城驿传系统研究。

(7).10-.1硕士研究生张百慧留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

(8).8-.1硕士研究生于君涵留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

(9).9-.2硕士研究生侯丹蕾留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为建筑遗产修复与保护。

(10).1-7硕士研究生张舒然留学西班牙UPC,研究方向为生产性城市。

(11).10-.12硕士研究生赵玉霞赴台湾“中研院”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学习,研究方向为明长城驿传系统研究

(12).9-.1硕士研究生于家宁留学台湾淡江大学,研究方向为社区营造与社区生产性改造。

(13).9-.2硕士研究生李泽钦留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为生产性城市。

(14).9-.2硕士研究生杨子遥留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为建筑与城市设计。

(15).9-.2硕士研究生汤璇留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为建筑遗产修复与保护。

(16).9-.2硕士研究生周佳音留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为建筑遗产修复与保护。

专利

(1)张玉坤,丁潇颖,吴浩然,杨元传.城市立体绿化系统[P].CN760907A,-05-31.天津:ZL21492.3,-5-22.

(2)张玉坤;杨元传;丁潇颖;吴浩然.立体城市的建筑与交通一体化系统[P].天津:ZL17990.3,-07-03.

获奖

(1)天津市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年5月,《中国长城志》第4卷《边镇?堡寨?关隘》获得了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天津市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志书类二等奖。《中国长城志》于7年由中国长城学会和凤凰传媒集团共同发起编纂,共分10卷12册,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该书于年8月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年8月30日完成国家出版基金验收,并被评为优秀项目。该书是中国长城有史以来第一次编修的大型志体著作。

其中第四卷《边镇?堡塞?关隘》由张玉坤为主编,李严、谭立峰、王绚、汪江华为副主编。该书是张玉坤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历时10年完成的全面记述历代长城边镇、堡寨、关隘等军事聚落的学术著作,共计万字,先后50余人参编。自2年起,编写组成员率先对明长城防御体系和军事聚落展开调查研究,得到十余项国自然科学、社科重大和省部级基金资助,完成26篇长城专题硕博士学位论文,发表余篇论文,积累了大量历史文献和科研成果,为《边镇?堡塞?关隘》卷的编纂打下坚实基础。本卷书的主编及副主编均是本课题的主要参加人,同时也是本课题研究重要成果之一。

(2)年3月,张玉坤被评为“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教育奖(原第七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获得者,该奖由中国建筑学会评定,是授予我国建筑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

设计竞赛获奖

(1).10.8第六届“考古之美”摄影大赛(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举办)获奖名单公布,李哲、李严《波利尼西亚》组照获得一等奖第一名,李哲、闫宇《广西左江岩画》获得三等奖第一名。

(2).9.26李哲、李金宗作为天津大学的教师、学生代表,到四川遂宁参加绿点竞赛颁奖典礼。韩泽宇、李金宗、梁毅、王晶逸、杨馨怡、张奕怡的竞赛方案“红屋绿野——牛角沟乡村振兴规划”获3号地块:遂宁市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村二等奖。指导教师:李哲,曾鹏。

(3).9.19李哲、曾鹏带四年级学生韩泽宇、李金宗、梁毅、王晶逸、杨馨怡、张奕怡所做的竞赛方案“红屋绿野——牛角沟乡村振兴规划”获得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遂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绿点大赛”二等奖。

(4).9汤璇,朱仁杰,陈盛德的参赛作品“定制森林”获由国际建筑师协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和东南大学主办的“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入围奖。指导老师:张玉坤,刘向峰。

(5).7张寒、周佳音、杨子遥的参赛作品“菜市场使我快乐”获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主办“趣城秦皇岛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优秀奖。指导教师:苑思楠。

(6).7杨剑飞,汤璇的参赛作品“亭下”获由遂昌县人民政府携手YoungBirdPlan并联合乐领生活(LELIVING)共同发起的乡村新公厕设计竞赛TOP5,并进行实际建造。

(7).6郑婕的博士论文“生产性城市研究”获未来城市论文国际竞赛铜奖。

(8).5张寒、赵玉霞、周佳音的参赛作品“海岛共生生产&生长难民海岸社区”获由《城市建筑》杂志社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板“UA创作奖概念设计国际竞赛”佳作奖。指导教师:张玉坤、苑思楠。

(9).5汤璇,黄静雯,杨剑飞,陆家鑫的参赛作品“穿过石缝的光”意大利法维尼亚纳市政府主办的YAC(YoungArchitectureCompetition)“艺术牢狱”(ArtPrison)的设计竞赛获荣誉提名奖,指导老师:张玉坤,杨葳。

(10).4周轶凡,梁俊,汤璇,陈函瑶,李炎的参赛作品“24宅”获由衢州市旅游委员会主办的“衢州民宿设计大赛”前10名。

(11)汤璇,“Thenewinancientandtheoldinthecountryside--ExploringtheRelationsofconstructureandhumanrelationsofChineseruraledge”UIA世界建筑师论文大赛,韩国首尔。

(12)孙莉指导建筑学专业大一学生孙琦参加“中国建筑新人赛”,进入Top。

横向课题

(1)江西婺源县老城旅游概念规划

(2)福州长乐区首占镇塘屿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

(3)福州闽侯县荆溪镇六墩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4)介休市道路景观提升改造设计

(5)合肥含山产业新城概念规划

(6)盛世田各庄控制性详细规划与概念性城市设计

(7)扬州古城文物建筑测绘

六合花絮

(1).12.9-10李哲对正定城墙东城门进行无人机测绘。

(2).11.29李哲受湖南省博物馆邀请,代表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参加“博物馆数字展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挂牌仪式,暨博物馆数字展示高端论坛。

(3).11.25张玉坤、李哲接待扬州建设局薛炳宽局长及邱主任、某处长,商讨扬州老城古建筑测绘计划,撰写相关草案。

(4).11.13博士生孙肃、黄斯参加上海大数据论坛和培训。

(5).8.16-19博士生孙肃、黄斯、拓晓龙三人太湖东岸航片覆盖国家级传统村落调研。

(6).7.19-29六合工作室张玉坤教授长城研究团队(李严、李哲、王小安、赵玉霞、Jasmine、黄斯、张璇)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系费丝言教授团队(胡萧白、吴挺志)合作前往黄崖关至山海关的长城与军事聚落考察,侧重于长城墙体及其附属建筑、关口、和关城和驿传系统,主要考察敌台、烽火台与地形的关系,以迁安地区、蓟镇的十二路之一燕河路为主。

(7).6.6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等10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长城保护联盟在北京慕田峪长城宣告成立。长城保护联盟,英文名称“TheGreatWallProtectionAlliance”,英文缩写“GWPA”。首批联盟成员单位共有41家,包括以长城为主要资源的全部5A、4A级旅游景区,部分重要点段的保护管理机构,专业研究机构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长城保护联盟由成员自愿组成,是一个非法人性质的联盟组织,联盟秘书处设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课题组所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于年5月8日收到以中国文化遗产院为代表的发起单位发送的《关于成立“长城保护联盟”的建议》,受邀加入了长城保护联盟。

(8).6李哲协助马知遥老师组织实验室科技周讲座活动。

(9).5.15实验室“文物建筑低空测绘”研究展板在同济大学参加文物建筑测绘展览(吴葱作为联系人)。

(10).4.25-29李哲赴广西桂林兴安参加灵渠申遗学术会议,并调研灵渠周围7个传统村落。

(11).4.8-9李哲应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华老师邀请,航测重庆合川涞滩古镇。

(12).4.5-7李哲作为首届全国“绿点大赛”竞赛指导教师,赴四川遂宁,率领参赛学生对牛角沟、凤凰嘴、云灵社区等设计基地进行调研,并用航测等手段获取三维数据并进行空间分析。同期还对重庆双江镇、四川光华村等传统村落进行调研。该项工作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遂宁电视台等媒体采访和报道。

(13).2.7李哲接受《无人机世界》采访,并刊登在2月19日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pitia.com/pptzl/7384.html